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考察贵州东风、红枫水电站

发布时间:
2019-08-05
浏览次数:
1926

薪火相传,为爱“黔”行,为记述参建西南地区经济建设的河海校友的感人事迹,汲取前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河海大学档案馆口述校史组、河海大学2019年暑期实践团队奔赴祖国西南,前往位于贵州省中部黔西县的东风水电站和红枫水电站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东风发电厂:滴水不漏未雨绸缪

  7月25日上午,河海大学档案馆口述校史小组赴贵州东风发电厂进行实地参观与考察。1985级水动专业校友吴成滨副厂长对发电厂内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了介绍。

贵州东风发电厂位于乌江上游清镇市和黔西县交界的鸭池河段上,是乌江干流开发的第二座梯级水电站,也是乌江水电基地流域干流梯级开发第1级1995年12月建成投产。

驱车驶入八百米长的盘山隧道,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地下厂房,厂房内共有三台发电机组正在运作。吴厂长为我们介绍说,东风发电厂原装机容量为51万千瓦(3×17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4.2亿千瓦时。2004年初至2005年5月,电厂实施了增容工程,机组装机容量增至57万千瓦3×19万千瓦)。2014年增加4号发电机组,总容量增至67.5万千瓦。

  吴厂长向小组成员介绍道,面对“西电东送”的大好形势和乌江水电事业的大发展,近年来贵州东风发电厂在企业管理方面,广泛吸收消化国内外水电厂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起了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管理机制和企业标准化体系,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既有管理能力又有实践技能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在技术进步方面,东风发电厂先后成功地投入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厂房计算机监控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在2014年实现“远程集控,少人维护”,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几年来,贵州东风发电厂依靠“两个创新”使企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获得了国家电力公司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九五期间安全生产先进企业、无泄漏工厂、贵州省设备管理优秀企业、贵州省先进基层企业党组织、贵阳市红旗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

走出厂房,吴厂长带领小组成员领略大坝的风采。东风大坝坝高162.5顶宽6米,底宽25米,是亚太地区最高的混凝土双曲率薄拱坝之一。地形为略不对称的U形河谷,河床狭窄,岸坡陡峻。两岸为75°~85°的峭壁,与喀斯特地貌独有的特色增添了大坝壮阔的魅力。

  最后,吴厂长表示,身为河海学子,他十分感谢母校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他后来参与东风发电厂的生产投建、工程质量验收与管理统筹等工作打下基础。他勉励年轻一代应当以学为主,培养学生的思乡情怀与道德素养。


红枫水力发电厂:保证水源质量保护环境生态

  7月25日下午,河海大学档案馆口述校史组、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来到国电贵州电力有限公司红枫水力发电厂进行实地参观学习,红枫发电厂检修部马总工程师接待了我们。

红枫水力发电厂始建于1958年,1981年全部电站建成投产,主要承担贵州电网发供电、调峰调相、防洪度汛及大坝安全管理等任务。该厂管辖猫跳河流域的六个主要梯级电站,分别是第一级红枫电站、二级百花电站、三级修文电站、四级窄巷口电站、五级红林电站、六级红岩电站,是国内流域开发最早、开发最完善的梯级水电站之一。梯级电站实行集中管理模式,总部办公生产生活基地位于贵州省清镇市红枫湖畔,我们所来到的正是位于风景秀丽的红枫湖畔的总部基地。

马总工首先带领小组参观红枫电站的主坝及库区,他告诉我们,工程枢纽为Ⅱ等,由木斜墙堆石坝(主坝)、浆砌石斜墙堆石坝(副坝)、左岸溢洪道、右岸引水发电隧洞(兼放空洞)、厂房等建筑物组成。1958年动工兴建,1959年下闸蓄水,1960年5月建成发电,如今已经建成并运行了半个世纪之久。

电站水库系猫跳河梯级电站的龙头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596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7.61亿立方米,具不完全的多年调节性能,径流利用率达92%,坝区多年平均流量29.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水量9.53亿立方米。作为贵阳的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为保证水源质量以及保护环境生态的需要,贵州省于2010年3月31日决议通过并于201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不仅对原4A级景区红枫湖旅游风景区进行摘牌,而且陆续对附近居民、畜牧和企业进行搬迁或整改。站在大坝上凭栏而望,天朗气清,晴空万里,开阔的水面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烁着粼粼的金光。环湖而行,植被茂密,鸟鸣啁啾,游蝶翩跹。流连此间,让人不由感慨环境综合治理到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小组成员接着跟随马总工参观了坝后式电站。马总工介绍道,红枫电站装机容量2×20MW,保证出力5.1MW,多年平均发电量0.547亿kW•h。电站目前仍处于一日三班、轮流值守的管理制度,未来电站将逐渐向少人、无人值守转型。最后,小组成员与红枫电厂主要管理人员合影留念,结束了今天的参观。 (文/黄梓莘 黄芮雯 图/刘顺 张珂萌)

  

来源:口述校史工作组  编辑:王玮 审核:叶鸿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