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河,青春绽放的地方——校友绿水河寻访旧址

发布时间:
2018-08-06
浏览次数:
545

 201882日,这是河海大学档案馆口述校史小组到达绿水河的第二天。早上,同行陆承吉校友的妻子汤汝兰在绿水河宾馆里发现了一只约手掌长度的红脚活蜈蚣。

 “到绿水河报到的那个晚上,入睡后,正是一只蜈蚣爬到了我的胸前。”在朋友圈里看到照片,校友张永忠立刻回复道。当时在黑暗中,他只是下意识抓住异物甩掉。到了第二早上,他才发现甩死的是只大蜈蚣。

 在热带雨林,房间里经常会出现老鼠、壁虎、蜈蚣等不速之客,周边还会有蟒蛇、豹子等动物出没。五十年过去了,绿水河的住宿条件还是如此,当年生活环境的艰苦程度可见一斑。

 可是这些都无法消解校友们重回绿水河的激动之情。一大早,校友们带着我们踏上蜿蜒的山路,寻访他们当年生活和工作过的旧址,回到他们青春最开始的地方。 

 施建平校友为我们手工绘制了六七十年代三公司连队分布略图,由图可见,当时一级电站在山顶,分工明确的十个连队根据工作需要各处分布,二级电站、医院、学校、机关等位于山腰的中部,采砂场则位于红河边。


施建平校友手绘连队分布略图

 车辆在盘山公路上颠簸,有校友突然激动地指着窗外:“我们的家当时就在那里!”随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望去,眼前只有郁郁葱葱的芭蕉林,丝毫寻不出当年痕迹。

 见我们疑惑,校友们纷纷为我们指认当年他们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以公路为界,陆承吉当年所在的八连就住在公路右侧,那座被他们戏称为“花果山”的小土坡上,在芭蕉林的遮盖下,依稀可见一条向山坡延伸的水泥小路,那是仅剩的旧迹之一。公路的另一边,连绵的山坡中间有一块相对平整的空地,边上还有残破的混凝土挡墙(当时没有挡墙),那是施建平、谭国柱等校友所在的七连曾居住生活过的地方。

 站在公路边上的居住区旧址,看着不远处滔滔而过的绿水河,刘庭廉校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就在此发生的真实故事。

 那是绿水河一如往常的雨季,连日汹涌的暴雨带来了山洪。工地上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连长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背倚着山坡的茅草棚后面都全是积水。为了排水,他拿了锄头掏洞,可是没想到这竟然捣垮了屋后本就摇摇欲坠的山坡。洪水一路来势汹汹,很快淹没了老连长的整个屋子,将他的家整个冲入绿水河中。

 “家中最值钱的缝纫机等财物全都被大水冲走了。最悲伤的是他们家有三个儿子,唯一的五岁小女儿也被大水冲走了,一家人捶胸顿足,嚎啕大哭!闻者无不动容”讲到这里,刘庭廉深深地叹了口气。

 

校友提供绿水河合影旧照 

 走着走着,大家来到了曾经的子弟学校。子弟学校外泥泞的小路已经被粗粗地修缮过,学校门口的水塘上还添了一个小凉亭。

 “当年我教书的时候,还有孩子们不听话,中途溜出来,甩根绳子就坐在那里钓鱼。”陆承吉校友的妻子汤汝兰指着门前的水塘说。当年,因为缺音乐老师,她被安排来这里教书,可是音乐并不是她的专业所长,她只得现学现教。

 昔日的茅草棚教室已经拆掉,取而代之的是几栋两层楼的砖瓦房,孩子们课间曾嬉戏打闹的房前空地,那片他们最爱的进行滚铁环、拍皮球等各种课间活动的场所,如今成摞堆着报废的汽车零件,灰落了厚厚一层,院子前种上了三棵芒果树,芒果落了一地,也没有人采摘,院子里几只狗端坐着,一切都很安静,只有偶尔的几声狗吠。


1972年子弟学校毕业留影

  很快,大家来到了绿水河最中心的位置,也就是当年的机关所在地,张永忠校友的妻子邱宁婴为我们介绍了主要设施的分布情况。这其中,她提到最多的就是眼前的这片机关最中心的灯光球场。她至今还难以忘记当年绿水河二级站初发电时,在这片球场上灯火通明中的欢呼声。

 1972101日晚上,绿水河电站球场上正在举行国庆文艺晚会,舞台前横框上装着两大排500瓦大灯泡(临时线路经变压器与一号机出口母线相连)。在广播站工作的邱宁婴一如往日麻利地爬上电线杆接通喇叭,着手进行着播报前的准备工作。

 到晚上8点,那两排500瓦大灯泡突然亮起来了,把会场照得如同白昼,邱宁婴用最标准的普通话向北京报告了绿水河二级站发电的喜讯,人们欢呼雀跃、与广播声汇在一起。水电建设者们用16个春秋的辛劳结出了硕果,大家享受着绿水河电站发出的第一度电。


于灯光球场前采访邱宁婴老师

 这个球场也是工友们日常开展娱乐活动的重要场地,每两周放映一次的露天电影是生活在绿水河的每个人最期盼的事情。每当有电影放映,年纪稍大些的孩子草草吃完饭,等不及帮家中大人收拾家务,早早就搬着凳子过来抢占前排位置。

 “我个子小,孩子那会也只有丁点大,根本抢不过其他孩子。”邱宁婴说道。她从来没抢到过幕前的位置,可是孩子们都很想看电影,没办法,她只能带着孩子在电影幕布背后看反幕电影。记得有一次,球场上在播放《巴黎圣母院》,那天的人特别多,她和孩子甚至连反幕电影都没有看成。

 眼前的球场还有很多至今让人想来都很悲伤的故事。有一次,居住在球场边上的灌浆队一起下斜井工作,由于所使用的直梯年久老化,脚踏的横杆不慎脱落,一个灌浆队二十几个工人都因此滑落井底,钢筋穿过了很多工人的身体。班组队长的脑袋被钢筋穿出个汩汩冒血的窟窿,但他强撑着一口气,爬出井口,通知外面的人救援。最后,工程队的工人得救了,可是队长却在通知完消息后因为失血过多而倒下了。球场上队长妻子和三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让邱宁婴难以忘怀。也是在这个球场上,牺牲了的队长被追认为烈士,大家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校友于灯光球场合影留念

  随着绿水河水电站的建设完工,校友们一个又一个地离开绿水河,奔赴了新的水电建设工地。

  五十年过去了,绿水河有了一些变化,又好像没有。远离市井喧嚣,重回热带雨林深处,任时光兜兜转转五十年,绿水河就停留在原地,封存着每个人的青春回忆。重新踏上故土,重新回到这个青春最开始的地方,出走了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五十年过去了,有一段有处安放的青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来源:口述校史工作组   编辑:王玮  审核:叶鸿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