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仪祉先生(1882-1938),陕西蒲城人,是中国近现代水利先驱、著名的水利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水利奠基人”和“亚洲近代水利科技先驱”。李仪祉先生是近代科学治理黄河先驱、陕西近代水利的奠基人,也是陕西近代水文的开创人。
陕西水文的八个“首次”,皆为李仪祉先生开创。
李仪祉先生勘察泾河
一、首次在全国提出要重视水文测验
民国11年(1922),李仪祉先生发表《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论文,指出以科学从事河工的必要性,并分析了黄河为害的原因及中国历代治河方针,提出了治理黄河的主张。首次提出要重视“水事测量”(即水文测验)。论文对治黄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首次在陕西成立水文测量队
当时,李仪祉先生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兼任渭北水利工程局总工程师。10月22日,李仪祉任命胡步川为水文测量队长,测量员共四人,干事一人,开展水文观测。次年,又加入测量员两人。
测量员亦随地作调查研究等事,以总工程师指导一切进行方法,期所费省而收功多。测夫有常用者,亦有临时雇用者,共不出十人。
1935年11月8日,盖有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李协(李仪祉)印鉴的指令
三、首次在陕西设立水文站进行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测验
李仪祉先生组建的水文测量队,从1922年开始在泾河张家山河段进行水文测量。
1922年水位记载,已设水则者,有泾河北屯流量站一处、二龙王庙流量站一处、龙洞渠小王桥一处。俱以水准测量,定其零点高程,每日观测之涨落结果。
泾河流量记载,现注重常测者,为泾河之水,设测站于二龙王庙及北屯。每星期测二次以上。附测者为龙洞渠水。大半流量在北屯测得,水发则日测一次。如遇洪涨则因设备未周不克实则。
所有流量须自Rating Curve推算。所用流量计为泼来式。法则于水深十之六处,或者十之二与十之八处,测其平均速率。
测量含沙量始于民国13年(1924)6月。法以探水瓶于距河岸数公尺水面下一公尺处取水样而称之得其重,置于一旁而沉淀之,再称沉沙之重而算其百分数。
雨量记载,本局雨量器,系仿德国科尔曼(Hellma-mn)式(另记载为汉孟式)自制。已设二所,一在岳家坡,即钓儿嘴处,民国12年(1923)6月设立。一在三原,同年8月设立。所记载之雨量,并与西安陕西省水利分局(民国12年1月设立)所记载者进行对照。
民国13年(1924)8月,设蒸发器于西安及三龙王庙。器为一盆,以苍铅为之,面积一平方公尺,深十六公尺。固置于风日不蔽之旷场中。盆之中立八公分高之锐针一。每晨以量杯注水盆中,使与针尖平。杯之容积为已知,故注水若干,即可算得蒸发量为若干也。
1932年颁布《泾惠渠管理章程拟议》,其中第十一章第41条泾谷管闸所,设于张家山下渠上,置夫二人。第42条闸夫职务:一启闭引水洞门。二启闭排水闸。三观察记录泾河水位涨落。四巡查西石桥以上之渠身及附渠建筑物。
四、首次进行水文站网布设
1924年8月,李仪祉先生派人携带量雨器记载格式前赴濒泾各县设站6处。同年又令行本省濒泾各县派人来局学习记载,携带仪器回县设站5处。惟甫经成立,呈报记载着寥寥,且多不合式,不可用。其中属于陕西者有淳化、礼泉、彬县、长武、旬邑。属于甘肃者有正宁、环县、庆阳、平凉、泾川、镇原。
五、首次在陕西开展水情报讯
1932年,时任陕西省建设厅厅长李仪祉先生派人在彬县设立水标站,以电话报汛,从泾阳转到张家山渠首。1934年9月,增设泾河亭口镇水文站。为陕西省最早的上游报汛站。
六、首次对陕西水文、黄河水文站网进行规划
1933年6月9日,陕西省政府政务会议通过由李仪祉先生提议的《陕西省测水站规划及其设置组织大纲》。
《大纲》要求全省规划布设水文站27处,水标站12处。
1934年1月,时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李仪祉先生制订《治理黄河工作纲要》,提出以现代水利科学方法治理黄河的工作要点。对水文测站的布设提出了具体规划地点,共设水文站21处,水标站11处,气象站7处。
七、首次组织人员在陕西开展洪水调查
1933年8月,泾河张家山洪峰达9200立方米每秒,水位涨至卧牛石脚。本次洪水是黄河特大洪水的主要来源。洪水过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工程师李仪祉先生,派挪威人安立森工程师来张家山河段调查泾河洪水实况,并推算了洪峰流量。这是陕西省最早的洪水调查。
八、为陕西水利事业奠定理论基础
民国12年(1923),李仪祉先生根据勘测资料,编写了《陕西渭北水利工程局引泾第一期报告书》。次年,又完成《勘察泾谷报告》、《引泾第二期报告书》,写出了《论引泾》、《考察龙洞渠报告》、《测勘黄、渭航道报告》等科学论著,为陕西的水利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仪祉先生的很多论文都收录在《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年11月)。
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