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生中的“积极分子” ——采访河海大学蒋锡良教授
发布时间: 2017-11-07   浏览次数: 833

访谈人物介绍:

蒋锡良教授,男,1935年生,江苏宜兴人。

1955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毕业后积极要求去祖国边疆新疆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通过组织挑选于1955年11月前往新疆伊犁勘测队工作,修建了团结渠、为洪海沟设计进水口、筹建了新疆水利厅水利科学研究院等。

1978年调回河海工作,在基建处期间设计了港口航道实验室、西康路三号部分教师宿舍并参与筹建了河海大学滁州农田实验基地等。

2017年11月2日,河海大学档案馆口述档案工作组第二次来到了蒋锡良教授的家中,正式进行采访。在开始采访前,我们注意到蒋教授为了本次采访的顺利进行,特意书写了一份长达16页的手稿,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让我们既感动又为之敬佩。

采访中,蒋锡良教授首先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他笑称“四年级的时候还参加过小学生作文比赛,得了一等奖呢”。1945年,蒋教授升上初中,恰逢新四军前来宣传,国民党逃亡撤退,这让他现在都记忆犹新,也许正是因此,在当初的蒋教授心中,已埋下了报效祖国的种子。1952年经过高中的统考,他正式考入华东水利学院

点击查看原图

蒋锡良教授接受采访

在蒋教授的记忆里,那时候的华水课程安排紧,但是同学们积极参加团体活动、会相互帮助。1955年积极要求毕业后去祖国边疆新疆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通过组织挑选于195511前往新疆伊犁勘测队工作在被问及“当时那里的条件很艰苦,为什么会选择去新疆”时,蒋老师的回答很简单“那时候每个人心里没有想那么多,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报效祖国,去到祖国最偏远的地方去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这一待就是二十多年。最初的他们只有极少的资料,一份五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但就是凭借这些,他们春夏秋冬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穿梭在新疆各处勘测,只为摸清那里所有的水资源。这二十多年的时间,蒋教授修建了团结渠、为洪海沟设计进水口、筹建了新疆水利厅水利科学研究院……他对新疆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数不胜数。

点击查看原图

蒋锡良教授参与设计的水利图册

1978年蒋教授调回河海工作,按规定,新进人员需在基建处工作一年,由于蒋教授丰富的基建经验,他被挽留多工作了一年。期间设计了港口航道实验室、西康路三号部分教师宿舍并参与筹建了河海大学滁州农田实验基地他坦言,虽然实践经历丰富,但是由于毕业多年,理论知识略欠缺,在完成基建处工作的业余时间,自己一直在为之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在适应后,他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组组长以及干部班教师。当时的中国学生和留学生都非常喜欢蒋老师的课,蒋老师表示十分自豪。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蒋锡良教授退休后的科技成果

退休后的蒋教授仍然在努力的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连同刘启钊、陈庆敖两位老师在他们毕业五十周年时成功举行了返校聚会活动,并设立了“校友助学基金”,并向55级水土、水工专业的校友发出了捐资助学倡议书。这将给在校的贫困学生带去温暖,带去希望,也勉励着广大在校学生勤奋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点击查看原图

蒋锡良教授及其同学的捐赠证书

采访最后,蒋教授称,每一件事情的完成都需要有一个积极分子。纵观蒋教授过去的成就,他一直在扮演一个“积极分子”的角色,不遗余力的做好每一件事。他的一生都在不停的奉献,年轻时建设边疆、中年时教书育人、老年时力助寒门子弟。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河海学子所需要学习的,做自己生活中的积极分子,勿忘初心,方得始终。(文章/吴梦云;编辑/王玮)